一、产品介绍
悟空AI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导研发,是首个应用于我国空间站的领域专用大模型。基于国内开源框架,采用预训练与指令微调技术,集成航天飞行知识库(RAG架构)与实时任务数据,实现“地面-在轨”双模型协同——地面模型专注深度知识解析,在轨模型解决实时重难点问题。其差异化技术亮点在于:
- 分布式推理架构:通过轻量化模型压缩技术,将千亿参数模型部署至空间站有限算力环境,确保毫秒级响应;
- 增量更新机制:支持任务数据动态迭代,月均更新超200条操作规范。

二、适用人群
角色 | 核心需求与使用场景 |
---|---|
航天员 | 出舱操作指引、故障应急处置、心理压力疏导 |
飞控工程师 | 天地协同指令优化、任务风险预判 |
航天器设计师 | 在轨系统问题反馈、下一代舱外服功能迭代参考 |
例如,神舟二十号指令长陈冬在出舱前通过语音询问:“今日舱外作业风险点?”,悟空AI即时推送微流星体防护操作指南及历史案例。
三、核心功能与技术原理
功能 | 技术原理 | 验证效果 |
---|---|---|
智能操作导航 | BERT语义匹配+知识图谱检索 | 任务准备时间缩短40% |
故障处置决策 | 多模态数据融合(传感器+语音+日志) | 应急响应速度提升200% |
在轨心理支持 | 情感分析模型+认知行为疗法(CBT)对话引擎 | 焦虑情绪缓解率达85% |
天地协同推演 | 联邦学习框架下的双模型参数同步 | 指令传输延迟<0.5秒 |
案例:王杰航天员在舱外服氧气压力异常时,系统自动触发三级故障树分析,推送“减压阀手动复位”步骤动画,全程处置仅耗时2分17秒。
四、使用技巧与场景实战
高频场景 | 操作指令范例 | 预期效果 |
---|---|---|
出舱前准备 | “调取出舱6小时倒计时清单” | 分阶段推送10项操作节点 |
设备突发故障 | “舱外服温度控制系统失效” | 输出3套处置方案及成功率 |
心理状态调节 | “启动放松训练模块” | 生成定制化冥想音频 |
技巧:使用复合指令(如“检索2024年舱门锁死案例+当前传感器数据比对”)可激活跨库关联分析。
五、未来演进与访问
悟空AI已规划三阶段升级:
- 智能预测扩展(2026):融入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数据,实现太阳风暴预警;
- 自主任务规划(2027):支持航天员语音创建科学实验流程。
官方入口: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(www.cmse.gov.cn) 实时公开在轨应用报告。
从辅助查询操作指南到处置毫秒级故障,悟空AI的天地协同架构重构了空间站任务执行逻辑。其技术内核——轻量化部署、动态知识库、联邦学习框架——不仅为航天员铸造“智能外脑”,更将推动深空探测任务的人机协作范式革新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