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AI小镇的诞生:浦东产业升级的战略落子
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浦东新区以一场新闻发布会揭开了张江AI小镇的面纱——这个位于张江科学城核心区(海科路929弄)的产业新地标,并非凭空而起的全新建筑群,而是对现有创新载体的功能重组与生态升级。
空间协同新范式
AI小镇打破传统园区边界,将三大差异化载体整合为有机整体:
- 模力社区:垂类大模型孵化器,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、科学智能研发、行业应用三大方向;
- 人工智能岛:国内首个“5G+AI”全场景园区,集聚跨国企业研发中心与头部平台;
- 科投大厦:陆创空间L HUB嵌入的共享办公枢纽,提供产融对接与技术服务窗口。
这种“一镇多核”架构,让初创企业与大厂实验室仅隔街相望。正如模力社区运营负责人朱慧所言:“上下楼即上下游,算法工程师的咖啡时间可能促成一场技术联调。”

二、技术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如何打通?场景闭环是关键
AI技术从论文到产业的鸿沟如何跨越?张江给出的答案是场景驱动型创新。模力社区运营一年间,10万平方米办公区满租的背后,是三大技术路径的实践突破:
1. 具身智能:机器人走出实验室
开普勒机器人总部入驻人工智能岛后,将其人形机器人研发周期缩短40%。通过岛内5G专网与边缘计算节点,机器人实时感知数据可直接传输至模力社区的算法团队调优,形成“研发-测试-迭代”的高效闭环。
2. 科学智能:破解行业“卡脖子”难题
岩思类脑与华山医院合作开发脑机接口系统时,借助张江生物医药企业集群的临床资源,将动物实验到临床审批时间压缩50%。而科投大厦的算力共享平台,更让中小团队以低成本调用千卡级GPU集群。
3. 应用智能:让技术惠及民生
绘话智能的AI陪伴机器人已在浦东养老院部署,通过多模态交互缓解银发族孤独感;联仁健康则依托张江医疗大数据平台,实现跨医院数据安全调度,将检查结果互认率从5%飙升至95%。
三、产业生态自生长:“创业者服务创业者”的化学反应
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张江时,极豆科技CEO汪奕菲的回答耐人寻味:“这里没有‘甲方思维’,只有技术极客间的平等对话。” 这种独特气质催生了两种创新范式:
技术共享网络
- 智谱AI在模力社区搭建MaaS(模型即服务)平台,开放百亿参数大模型微调接口;
- 初创企业PPIO派欧云贡献边缘计算节点,构建分布式算力交易市场;
- 每周举办的“模型诊所”活动,由头部企业CTO为早期项目诊断架构缺陷。
政策创新试验场
浦东新区政府扮演着“场景提供商”角色:开放疾控预警、智慧交通等公共场景供企业测试;设立AI专项基金破解早期融资难;通过数据服务站实现“可用不可见”的隐私计算。正如联仁健康董事长戴忠感叹:“在浦东,政策创新与技术突破是双螺旋结构。”
四、数据背后的产业势能:浦东AI高地如何炼成
2024年浦东交出的成绩单揭示AI小镇的底气:
-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637亿元,占上海全市40%;
- 集聚垂类模型企业超200家,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70余家;
- 28款大模型通过备案,占全国备案总量近三分之一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协同效率:在张江,一家AI企业步行15分钟即可找到芯片设计、云计算、行业数据的全套合作伙伴。这种密度催生了寒武纪千元级股价、极豆科技签约20家车企的行业奇迹。
五、未来图景:从产业园区到全球创新极
随着张江科学城“再出发行动方案”落地,AI小镇正酝酿更深层变革:
- 技术融合:推动AI与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产业交叉创新,例如用大模型加速药物靶点筛选;
- 全球链接:人工智能岛引入IBM、英飞凌等跨国研发中心,构建技术标准输出平台;
- 城市赋能:将银发陪伴机器人、传染病预警系统等张江方案复制到长三角。
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李政的宣言掷地有声:“这里不仅要诞生下一个寒武纪,更要成为世界级AI共性技术的策源地。”
结语
张江AI小镇的亮相,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“场景精耕期”。当模力社区的算法工程师走过连廊,与人工智能岛的硬件团队碰撞出下一个颠覆性产品时;当银发族用AI机器人连线孙辈,而医院间悄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时—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落地的范本,更是一座超大城市对创新本质的深刻理解:真正的智能,生于代码而归于人文。
体验科技创新前沿阵地👉 https://www.pudong.gov.cn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