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AI宣布将ChatGPT转变为开放平台,欲打造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入口

AI快讯2小时前发布 ai-tab
1 0

当Sam Altman在OpenAI开发者大会上演示如何用一句话调用Canva设计海报、通过Zillow筛选房源时,ChatGPT不再只是一个聊天机器人。2025年10月的DevDay标志着一场颠覆性转型的开启:OpenAI正将ChatGPT从一个对话工具升级为连接万物的开放平台。这一战略与2007年Facebook开放社交图谱的路径惊人相似,但野心更大——它瞄准的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入口。

ChatGPT开放平台

ChatGPT的“操作系统化”

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?计划旅行时需要反复切换天气查询、机票比价、酒店预订多个应用。OpenAI的解决方案是让所有服务在ChatGPT内无缝衔接。通过新推出的Apps SDK,开发者可将应用直接嵌入对话界面,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即可调用功能。例如,输入“用Expedia订下周五北京到东京的机票,选最便宜的经济舱”,ChatGPT能自动完成航班搜索、价格排序和订单填写。这种“对话即应用”的体验,本质上是在重构人机交互逻辑。

首批入驻的合作伙伴涵盖旅游、教育、设计等高频场景。Booking.com用于酒店预订,Coursera提供课程推荐,Spotify集成音乐播放。更关键的是底层支撑:Apps SDK基于模型上下文协议(MCP)构建,支持实时数据连接、UI渲染和交易闭环。这意味着用户无需跳转页面即可完成从需求提出到支付的全流程,而OpenAI则通过分成模式构建新的商业闭环。

这种平台化转型直指传统操作系统的核心领地。ChatGPT负责人Nick Turley直言,未来六个月的目标是让ChatGPT“从应用演变为更接近操作系统的存在”。当8亿周活用户习惯在同一个界面解决工作生活需求时,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的分发地位或将面临挑战。

AgentKit与低代码革命

平台生态的繁荣离不开开发工具。OpenAI此次推出的AgentKit,正试图解决AI智能体开发中的高门槛问题。通过可视化拖拽界面,开发者可像搭积木一样组合逻辑节点与工具模块,将开发周期从数月压缩至几分钟。现场演示中,一个针对DevDay官网的智能问答代理仅用8分钟便完成构建。

AgentKit的三组件各司其职:Agent Builder负责工作流编排,Connector Registry统一管理数据源接入,ChatKit则提供可嵌入的对话界面。这种模块化设计显著降低了复杂Agent的构建难度。金融服务公司Ramp透露,他们用其构建的“买家Agent”流程仅耗时数小时,而传统开发需要数月。

但AgentKit也存在争议。有批评指出其仅支持OpenAI自家模型,无法适配更擅长特定任务的第三方模型,这可能限制开发者的灵活性。与此同时,Codex的正式上线为编程领域带来新可能。集成Slack后,开发者可在聊天窗口直接调用Codex生成代码片段,甚至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外部设备。这种“语音即开发”的模式,正在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边界。

支撑野心的技术三角

平台化战略的背后是OpenAI在数据、模型和算力上的全面布局。数据获取曾是OpenAI的短板。ChatGPT产品负责人Nick Turley在法庭作证时坦言,长期依赖Bing等第三方搜索引擎存在“明显数据质量问题”。为解决这一痛点,OpenAI不仅尝试自研搜索技术,还通过招募Chrome浏览器核心开发者强化实时数据获取能力。

模型矩阵的扩展同样关键。面向高端场景的GPT-5 Pro支持400k上下文窗口,专攻法律、医疗等复杂推理任务。而轻量级的gpt-realtime-mini则将语音交互成本降低70%,适配实时对话场景。Sora2 API的开放则标志着视频生成进入实用阶段,其音画同步技术可匹配皮划艇划水声与镜头节奏。

这些技术突破需要前所未有的算力支撑。OpenAI与英伟达、AMD达成千亿美元级合作,计划部署相当于400万GPU的数据中心系统。与三星、海力士的协议更锁定了全球57%的DRAM晶圆产能。这种提前卡位算力资源的策略,为其平台化野心提供了底层保障。

开放性与商业化的平衡难题

然而,通往操作系统的道路布满荆棘。OpenAI首先面临数据隐私的考验。Facebook曾因剑桥分析丑闻导致平台梦碎,而ChatGPT存储的对话数据更敏感,任何泄露都可能摧毁用户信任。尽管OpenAI承诺采取“比Facebook更严格”的数据管理措施,但具体方案尚未披露。

商业激励与用户体验的平衡是另一重挑战。当应用推荐位变成竞价战场,ChatGPT的中立性能否保持?正如搜索引擎优化曾侵蚀谷歌结果质量,OpenAI若将推广位置拍卖给出价最高者,可能牺牲工具实用性。对此,Nick Turley承认公司需保持“开放心态”,因为预判所有决策对用户体验的影响“几乎不可能”。

更大的变数在于流量分配逻辑的重构。如果AI Agent成为互联网访问主力军,传统基于人类点击的广告模式将失效。未来的商业竞争可能转向“说服Agent”——内容需被智能体解析判优,产品要适配Agent的偏好模型。这种从ToC到ToAgent的转变,或将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。

谁将掌控下一代互联网?

OpenAI的平台化尝试,本质上是在与时间赛跑。谷歌、Meta、微软等巨头同样在布局AI生态。谷歌凭借搜索数据优势和Android系统渗透,Meta掌控社交关系链,微软则通过Copilot嵌入操作系统。OpenAI需在对手形成合围前,建立足够稳固的开发者生态。

这场竞争的核心是交互范式的定义权。传统搜索依赖“10个蓝色链接”,AI Agent则追求“直接给出答案”。当用户跳过点击环节直达服务,浏览器和应用商店的价值链将被重构。这也是为什么OpenAI对收购Chrome表现出兴趣——浏览器是实时用户行为数据的源头,更是未来Agent流量的第一触点。

但无论结局如何,一场变革已经开启。正如互联网从桌面迁移到移动终端,下一次跃迁可能发生在人与AI的对话界面中。对于开发者而言,OpenAI提供的SDK和工具链是参与这场变革的入场券;对于用户,一个用自然语言调用万物的时代正在到来。


👉 立即体验ChatGPT新功能https://openai.com/devday

本文基于OpenAI DevDay 2025公开信息及行业分析,功能开放范围可能因地区而异。

© 版权声明
trae-字节旗下AI代码助手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头像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