💡 产品介绍
以色列理工学院联手中山大学蒋乐伦/易长青教授团队,历时3年开发的MCBM可穿戴系统登上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封面。这套仅硬币大小的设备,彻底颠覆了传统糖尿病监测模式——微针阵列+纳米酶传感器+蓝牙模块三位一体,把实验室级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搬到了皮肤表面!
📌 核心突破:首次实现葡萄糖与治疗药物(如二甲双胍)的同步动态追踪,让“吃药看数据”替代“吃药凭感觉”。

👥 适用人群
人群类型 | 核心需求 | 设备价值 |
---|---|---|
糖尿病患者 | 频繁扎手指测血糖、担心药物副作用 | 无创连续监测,自动预警低血糖/药物过量 |
慢性病患者 | 需长期服用剂量敏感药物(如抗凝药) | 未来可适配华法林等药物浓度监测 |
老年群体 | 服药依从性差、代谢能力下降 | 家属远程查看数据,防漏服/误服 |
临床医生 | 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 | 获取实时PK/PD曲线,精准调药 |
⚙️ 核心功能
1. 血糖+药物浓度双通道监测
- 技术原理:微针阵列集成两种纳米酶传感器
→ 葡萄糖传感器:Fe₆₀O₆₁/CuO复合材料,0-28mM宽动态范围
→ 二甲双胍传感器:Fe₆₀O₆₁活性层,0-140μM高灵敏度 - 创新点:抗维生素C/尿酸干扰,双信号零串扰,比单一血糖仪实用性强3倍
2. 10分钟/次高频数据采集
- 微针穿透角质层达真皮层间质液,每10分钟生成PK/PD曲线
- 传统方法 vs MCBM 对比👇
监测方式 | 检测频率 | 数据维度 | 疼痛感 |
---|---|---|---|
指尖采血 | 4-6次/天 | 仅血糖值 | 刺痛明显 |
实验室HPLC | 单次/周 | 单一药物浓度 | 需抽血 |
MCBM系统 | 144次/天 | 血糖+药物浓度联动 | 无感佩戴 |
3. 药效驱动型智能预警
- 通过AUC(药物暴露量)与Rmax(吸收峰值) 模型
- 自动识别:
→ 高代谢人群→提示药量不足
→ 低代谢人群→预警乳酸中毒风险
4. 个体化用药剂量优化
- 建立体重-年龄-代谢三维模型
- 实验显示:同一剂量下,老年大鼠药物吸收量比青年鼠低37%
5. 即插即用型可更换针帽
- 针帽寿命72小时,主机锂电池续航30天
- 磁控溅射镀金微针⚡️抗腐蚀性强,运动不断裂
🎯 工具使用技巧
✅ 这样用效果翻倍
佩戴位置选择
→ 优先上臂内侧/腹部,避开关节活动区
→ 清晨佩戴,避开胰岛素注射部位数据解读黄金法则
graph LR A[血糖骤降+药物浓度高] --> B(提示药物过量) C[血糖平稳+药物浓度低] --> D(需增加剂量) E[两者同步波动] --> F(检查饮食/运动干扰)
医护协同秘诀
→ 复诊前导出7天趋势图,替代血糖日记
→ 设置家属警报:当血糖<4mmol/L自动短信通知
⚠️ 避坑指南
- 游泳/沐浴前贴防水膜,防纳米酶传感器氧化
- 新针帽启用后等待30分钟校准,首日数据仅供参考
🌐 访问地址
🛠️ 研发进展
🏥 临床应用
🔜 预计2026年启动Ⅱ期临床试验,现开放糖尿病志愿者预报名(需提供近期HbA1c报告)
→ 中国区合作医院: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
💎 主编洞察:这款设备的真正颠覆性,在于把“吃药-观察-调药”的漫长周期压缩到实时反馈循环。当微针遇见纳米酶,我们终于握住了打开个体化医疗的密钥!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