🌟 产品介绍
DeepRare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主导,联合新华医院临床团队、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及哈佛医学院共同开发,是全球首个实现循证推理闭环的罕见病诊断系统。它颠覆了传统AI的“黑箱”模式,将临床专家的思维路径数字化,直击罕见病诊断平均5年延误、40%-50%误诊率的痛点。
👥 适用人群
用户类型 | 核心需求场景 |
---|---|
遗传科医生 | 复杂病例的辅助诊断与证据溯源 |
基层医院全科医生 | 罕见病初筛与转诊决策支持 |
基因检测机构 | 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关联解读 |
罕见病患者家庭 | 寻求第二诊疗意见 |
⚙️ 核心功能与技术解析
1. 多智能体协同诊断引擎
技术原理:采用中央控制单元+功能智能体架构,模拟医院多学科会诊(MDT)模式:
- 中央主机(LLM驱动):统筹诊断流程,分配任务
6大功能智能体: 智能体 功能说明 技术实现 表型建模智能体 自然语言→HPO术语转化 BERT+医疗本体映射 基因分析智能体 解析VCF文件,筛选致病突变 ANNOVAR+表型关联算法 知识搜索智能体 实时检索PubMed/OMIM等40+数据库 检索增强生成(RAG)技术 病例匹配智能体 匹配相似历史病例 小样本对比学习模型 疾病抽取智能体 从文本推理中结构化疾病结论 BioBERT-NER模型 表型分析智能体 调用PhenoBrain等工具生成疾病候选列表 知识图谱嵌入
2. 自我反思诊断闭环
技术突破:首创假设-验证-修正推理链
graph LR
A[初步诊断] --> B{证据充分?}
B -->|否| C[定向补充数据]
B -->|是| D[生成因果链]
D --> E[匹配权威指南]
E --> F[输出可溯源报告]
3. 多模态自适应输入
支持自由文本描述(如病历主诉)、结构化HPO术语、基因VCF文件混合输入,通过自适应编码器动态对齐特征空间
4. 动态知识更新机制
实时接入PubMed、Orphanet等全球数据库,每年自动捕获超260种新发罕见病数据,解决传统模型知识滞后痛点
5. 主动问询补全机制
当信息置信度<85%时,自动触发问询指令(例:“建议补充血清IgM检测结果”)

🛠️ 工具使用技巧
▶️ 输入优化技巧
- 自由文本描述:
“2岁男童,喂养困难+肌张力低下,全外显子检测见15q11-q13缺失”
→ 系统自动提取HP:0008892(喂养困难)、HP:0001290(肌张力减退) - 基因数据组合技:
同时上传临床描述+VCF文件,诊断准确率可从57.2%→70.6%
🔍 报告解读重点
关注诊断报告中的三级证据链:
- 临床表型匹配度(HPO术语相似性)
- 基因变异致病性(ClinVar/gnomAD注释)
- 文献支持强度(PubMed最新研究+相似病例)
📌 真实案例:广西20月龄患儿经DeepRare提示Prader-Willi综合征,经甲基化检测确诊,终结4年诊断长跑
🌐 访问地址
🔗 官网入口:http://raredx.cn/doctor
(需注册申请权限,临床机构可联系sunke@xinhuamed.com.cn获取测试账号)
最后说一句:当AI不再追求“像人”,而是学会“像好医生一样思考”,那些被罕见病困住的生命,终于等到了破局的曙光💡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