📌 收入分成模式如何运作?
Perplexity的Comet Plus订阅服务(月费5美元)是分成计划的核心资金来源。当出版商的内容被用于三种场景——在Comet浏览器搜索结果中显示、驱动用户流量或被AI助手引用完成任务时,系统会根据内容使用频率、流量贡献度及任务协助次数动态计算分成金额。出版商最终获得订阅收入的80%,Perplexity保留20%作为技术运营成本。
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AI公司与出版商的合作框架:区别于OpenAI、Google动辄数百万美元的独家授权协议,Perplexity不要求内容独占权,对中小型媒体开放参与通道,且报酬按实际内容贡献实时结算。目前已有多家头部媒体参与洽谈,包括《时代》《洛杉矶时报》《财富》等曾与Perplexity合作广告分成的机构。

⚖️ 版权争议倒逼商业创新
该计划的推出正值Perplexity面临多重法律压力。2025年8月,日本日经新闻与朝日新闻联合起诉其侵权,索赔近3000万美元;此前《纽约邮报》、道琼斯指控其未经授权复制数万篇文章,Cloudflare则指责其绕过防护措施抓取数据。更广泛的行业矛盾在于:AI工具(如ChatGPT、Google AI概览)生成的内容摘要导致新闻网站流量锐减——2025年第一季度,谷歌搜索触发AI结果的比例从6.49%飙升至13.14%,ChatGPT新闻相关提示词使用量同比激增212%。
出版商的核心诉求从未改变:内容价值必须转化为实际收益。Perplexity出版商合作负责人Jessica Chen直言:“依赖流量和点击的传统广告分成已是过时模式。”此次分成计划试图将博弈焦点从“内容能否被使用”转向“如何公平分配AI衍生的商业价值”。
🔍 技术实现与行业分歧
Perplexity强调其AI运作机制与传统爬虫存在本质差异。CEO Aravind Srinivas解释:当用户通过AI助手查询信息时,系统仅基于请求访问特定网站,而非主动抓取全网数据。“这相当于用户委托AI‘代为阅读’,与训练模型的大规模数据爬虫有根本区别”。但此说法尚未得到司法实践认可,版权争议的最终走向仍需法律界定。
在商业模式上,Perplexity选择与OpenAI等巨头分道扬镳:
- 封闭协议派:OpenAI、Google通过高价签订独家内容授权协议(如OpenAI与新闻集团1.5亿美元合作),但仅限财力雄厚的大型媒体受益;
- 开放动态派:Perplexity建立“按需付费”生态,中小出版商可通过内容使用频次获得分成,降低合作门槛。
💡 重构内容价值链的三大挑战
尽管分成模式获出版商初步支持,其可持续性仍面临考验:
- 用户习惯迁移
当AI能直接提供信息摘要,用户访问原始内容页面的意愿持续降低。这对依赖广告曝光量的媒体形成双重打击:既损失流量收入,又需依赖AI分成补偿。 - 计费透明度争议
如何量化单篇内容对AI回答的贡献?若用户查询涉及10家媒体内容,分成如何分配?Perplexity尚未公开算法细节,出版商对计费公平性的信任亟待建立。 - 法律风险未除
即使推出分成计划,Perplexity仍需应对多起版权诉讼。若法院最终判定其AI训练过程侵权,现有合作框架可能需重新谈判。
🚀 生态博弈与未来场景
Perplexity的探索为AI搜索商业化提供了新范式。其近期资本动作显露野心:以180亿美元估值融资1亿美元后,竟提出以345亿美元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——虽被质疑缺乏诚意,却暴露其重塑流量入口的意图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行业规则制定。若分成模式验证成功,可能倒逼其他AI公司跟进:
- 微软Bing或调整新闻合作条款,引入动态分成;
- 苹果Apple News+可借订阅基础扩展分成机制;
- 中小型AI搜索企业获得差异化竞争筹码。
但一切的前提是:出版商是否愿意押注这条新赛道?《财富》等媒体的态度颇具代表性:“我们参与谈判,但要求更高的数据透明度和最低收益保障。”
结语
Perplexity的4250万美元基金,本质是向内容创作者支付的“数据特许权使用费”。随着AI概览功能逐步替代传统搜索链接,内容变现的核心指标正从“点击量”转向“信息价值密度”。这场实验若能跑通,或将催生新一代内容生产者:为适配AI摘要优化叙事结构,为提升分成权重深耕垂直领域深度信息。技术迭代从未消灭内容需求,它只是不断重塑价值分配的逻辑。
👉 立即体验:https://www.perplexity.ai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