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律AI迈入精准时代:小包公大模型整合2亿判例赋能司法实践

AI快讯9小时前发布 ai-tab
4 0

一、产品介绍

研发背景
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王燕玲教授团队牵头,联合广东省人工智能法律应用重点实验室,于2025年8月正式发布国内首个法律垂直大模型“小包公法律内容大模型”。该模型已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算法备案,标志着法律AI从学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。

技术差异化

  • 双引擎架构:融合“通用大模型+法律垂直模型”,突破传统AI的“法律外行”局限,精准排除非专业概念干扰;
  • 动态学习机制:基于实践反馈实时迭代,以法律规则为准绳干预回答准确性,确保结论权威可验证;
  • 可溯源技术:结合法律知识图谱与检索增强生成(RAG),对2亿份裁判文书、420万部法规进行向量化处理,每项结论均标注法律依据来源。
法律AI迈入精准时代:小包公大模型整合2亿判例赋能司法实践

二、适用人群

用户角色核心需求场景
基层司法人员案多人少、复杂案件证据梳理耗时(如湛江行政复议案件量翻倍但编制缩减)
企业法务合同合规审查、风险预警(如泛微网络合作开发智能合同管理系统)
刑事检察官量刑建议精准度提升、涉案人员关系排查(如非法采矿案中识别遗漏人员)
法律援助机构弥补西部县域律师资源空白,提供基础法律咨询

三、核心功能

功能技术原理落地效果
智能行政复议法律焦点语义识别+证据链自动匹配湛江司法局案件焦点识别准确率100%,文书时间减75%
量刑辅助系统历史判例比对+量刑规范化算法安徽怀宁检察院量刑建议采纳率超99%
涉案关系图谱分析知识图谱嵌入+多实体关系推理清远市检察院破获非法采矿案遗漏人员识别率提升40%
企业合规审查合同条款风险标签化+违约概率预测企业合同审核效率提升3倍
跨法域适配港澳法律模块+多法系规则映射已完成港澳法律模型研发,支持跨境业务

四、使用技巧

技巧1:刑事卷宗高效处理

  • 操作:上传完整卷宗后,输入关键词(如“非法经营罪”“共同犯罪”),系统自动生成《量刑分析报告》与《证据链完整性评估表》;
  • 案例:某市检察院在12类典型案件测试中,阅卷时间从8小时压缩至1.5小时。

技巧2:企业合同风险防控

  • 操作:在合同管理界面标注“争议解决条款”“违约责任”,系统自动关联相似判例并输出风险指数;
  • 效果:某电商平台合同纠纷率下降60%,违约条款识别率达92%。

技巧3:跨地域法律适配

  • 操作:切换“港澳模式”,输入案件要素,模型自动对比内地与港澳法规差异;
  • 场景:涉澳门的跨境知识产权侵权案,系统10分钟内输出两地赔偿标准对比表。

五、访问地址

  • 试用申请:政法机构与企业可通过官网提交场景需求,获取定制化模块测试权限。

小包公大模型以 “规则-事实精准映射” 为核心,推动法律AI从“能用”到“精准好用”的升级。其动态学习机制与跨法域适配能力,不仅缓解了基层司法资源短缺,更通过可验证、可溯源的智能输出,为司法公正注入技术公信力。随着港澳模块落地与更多法系适配,法律普惠的数字化图景正加速实现。

© 版权声明
trae-字节旗下AI代码助手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用户头像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