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AI 奥特曼紧急提醒:ChatGPT对话无法律保密性,或成法庭证据!

AI快讯7天前发布 ai-tab
5 0

一、隐私警报:你的AI树洞正在“裸奔”

2025年7月27日,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·奥特曼(Sam Altman)在公开声明中明确表示:“ChatGPT对话不受法律保密特权(如律师-客户或医患特权)保护”。这意味着用户倾诉的婚姻危机、职场纠纷或抑郁情绪,若涉及法律案件,可能被法庭强制调取并公开。

更令人警惕的是,挪威用户Arve Hjalmar Holmen的遭遇印证了风险——ChatGPT曾虚构其谋杀子女的犯罪记录,并混合真实个人信息(子女数量、居住地)进行传播,引发GDPR数据准确性诉讼。

OpenAI 奥特曼紧急提醒:ChatGPT对话无法律保密性,或成法庭证据!

二、谁面临最高风险?这些人群需立即行动

用户类型风险场景后果示例
心理咨询依赖者倾诉抑郁/创伤经历离婚诉讼中成为不利证据
企业员工讨论商业机密/内部纠纷泄密导致公司追责
法律咨询用户描述未公开案件细节被对手方调取反制
公众人物查询自身相关信息遭AI诽谤(如虚构犯罪记录)

💡 数据触目惊心:印度财政部2025年已全面封禁员工办公使用ChatGPT,微软、亚马逊等巨头明令禁止输入商业机密。


三、核心功能与技术实现:隐私保护为何失效?

  1. 多模态生成引擎

    • 技术原理:DALL·E 3与GPT-4通过千亿级跨模态数据训练,但训练数据包含未授权版权内容(如加拿大媒体诉讼中指控的新闻抓取行为),埋下侵权隐患。
  2. 检索增强生成(RAG)

    • 运作机制:实时联网搜索用户查询对象(如人名),混合历史训练数据生成答案。
    • 风险点:可能拼接真实信息与虚构内容(如挪威用户案例),且无法彻底删除错误数据。
  3. 对话数据保留系统

    • 致命缺陷:用户删除记录后,OpenAI仍可因“法律或安全原因”永久留存数据。纽约时报版权诉讼中,法院已要求OpenAI交出全部历史日志(含已删内容)。
  4. Copyright Shield版权盾

    • 局限性:仅为企业API用户提供版权索赔辩护,不覆盖隐私泄露或诽谤责任

四、生存指南:这样用ChatGPT更安全

  1. 企业用户必看
    ▶️ 禁止输入客户数据、源代码、战略计划
    ▶️ 使用本地部署模型(如Azure私有云版本)

    案例:某金融公司员工用ChatGPT撰写合同条款,导致客户信息外泄被起诉。

  2. 个人防护技巧

    • ✘ 勿倾诉心理问题 → 改用端到端加密心理咨询平台
    • ✘ 勿描述未公开法律案件 → 咨询持证律师
    • ✔️ 开启“临时聊天”模式(不保存对话历史)
  3. 争议内容核查
    若AI生成诽谤信息(如指控他人腐败):

    1. 立即截图留存证据  
    2. 向OpenAI提交删除请求(需30天处理周期)  
    3. 向GDPR或本地数据监管机构投诉  

五、访问与行动

🔗 官方入口https://chat.openai.com/
⚠️ 紧急建议:高风险用户优先选用符合HIPAA/GDPR认证的企业版,并签署数据处理协议(DPA)。

奥特曼呼吁建立AI对话保密新框架,但法律滞后性意味着短期风险仍存。记住:与AI聊天如同在广场演讲,永远别说见不得光的秘密
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