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产品介绍:AI如何改写医疗安全规则
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李小萌教授团队,联合香港首家医疗金属3D打印厂商科能三维(Koln 3D),成功开发全球首个“双视角X光AI重建系统”。这项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CT扫描依赖数百张影像的流程,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直接解析2-4张站立位X光片,1分钟内生成毫米级精度的3D骨骼与器官模型。
为什么是革命性突破?
传统CT扫描单次辐射剂量相当于400-500张X光片(约7mSv),长期暴露可能增加患癌风险。而新技术将辐射量压缩至原标准的1%,同时建模成本降低50%-70%。目前该技术已进入香港公立医院临床试验,预计2026年投入临床使用。

二、拯救敏感人群:这些患者将直接受益
人群 | 传统CT风险 | 新技术价值 |
---|---|---|
儿童 | 辐射易引发细胞突变 | 辐射量≈1张X光片,安全监测成长 |
孕妇 | 胎儿发育受辐射威胁 | 骨盆检查无需担忧辐射累积 |
骨科患者 | 多次扫描致辐射超标 | 术后植入物调整零风险 |
肿瘤患者 | 频繁复查加重身体负担 | 月度跟踪可行性大幅提升 |
案例:香港私家医院骨科医生谢龙峰指出:“新技术让儿童脊柱侧弯患者全年跟踪检查的辐射暴露降低90%,家长终于不再抗拒复查。”
三、核心技术拆解:5大功能如何实现“极限降辐”
双视角3D重建
- 原理:算法模拟人类空间认知能力,通过正/侧位X光片自动推算骨骼空间坐标
- 突破:30秒采集数据 → 1小时生成个性化模型,精度达97%
噪声分离引擎
- 原理:卷积神经网络(CNN)过滤低剂量图像的噪点,保留血管、骨缝等微结构
- 效果:BMI≥28kg/m²肥胖者图像清晰度提升40%
跨模态移植技术
- 原理:融合语言模型的数学推理能力(10%权重)与视觉模型的空间解析能力(90%权重)
- 应用:精准计算骨折位移角度、肿瘤体积变化
动态功耗调控
- 硬件革新:设备功耗从CT的400-500W降至2-4W
- 成本:设备价格仅为CT的1/6-1/8,基层医院可普及
实时手术导航
- 协作方:科能三维军规级金属3D打印
- 流程:AI建模→打印匹配骨骼的钛合金植入物→术中AR投影定位
四、这样用最有效!医疗工作者实操指南
多角度拍摄策略
- 骨科重建必拍:正位+侧位+15°斜位(关节处细节提升30%)
- 心肺检查新增:吸气末+呼气末双时相片,动态追踪肺叶活动
金属植入物处理技巧
步骤1:在成像界面勾选「金属伪影抑制」 步骤2:调整窗宽至2000 HU,窗位500 HU → 消除钛合金植入物光晕 步骤3:使用「骨肌分离」功能独立标注软组织损伤
报告生成秘笈
输入指令:
“生成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报告,含股骨颈倾斜角计算、髋臼杯尺寸推荐、3D手术导板坐标”
→ 系统自动输出带测量标注的PDF+3D打印文件
五、抢先体验通道
✅ 临床试验申请(2025年8月开放)
- 合作医院: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、玛丽医院骨科中心
- 对象:复杂骨折、脊柱畸形患者(限额200名)
✅ 科研机构试用
- 访问:香港生成式AI研发中心(HKGAI)平台
- 路径:
hkgai.ust.hk/medical-imaging
→ 提交机构认证 → 下载API文档
技术展望:2026年将扩展至心肺动态成像领域,肺癌早筛或告别CT辐射焦虑
结语:当安全与精准不再二选一
“这项技术的本质不是替代CT,而是重新定义医疗安全的底线。”——李小萌教授在发布会上的这句话,或许预示了医学影像的新纪元:用AI的智慧,换取生命的质量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